累计输出技能人才60余万人次,深圳二高技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

“工作已经找好了,就在深圳。”在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的福强校区,2020届学生陈剑涛已经手握 offer。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,但陈剑涛表示同届同学找工作都不太发愁。陈剑涛与他的同学们都是深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受益者。

作为特区较早一批技工类院校,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院以下简称“二高技”成立之初,就带着为特区及珠三角输出高等技能人才的使命。孕育于改革开放,成长于深圳特区,改革创新的基因贯穿于二高技办学的始终,创校以来曾先后获得“全国重点就业训练中心”“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”“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”等多项国家级荣誉,累计培养技能人才超过60万人次。

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今年是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四十周年,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,回顾创校历程,二高技与特区发展同频共振, 以“技能育人、技能成才、技能报国”为办学理念,在人才培养机制、课程改革实践探索等方面,都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。25年来,二高技着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,用行动展现特区技工学校的使命担当。

服务特区发展

创新人才培养机制

“企业想要我们的学生,起码要提前一年半来‘预定’,来迟了就真是‘一人难求’了。”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罗德超校长说道。近年来,二高技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8以上,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0,毕业生就业家长、企业满意率达97。高质量就业的背后,是学校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果。

学校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、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,大力实施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着力培养技能精湛的“南粤工匠”, 2019年9月提出努力将“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建成全国示范高等技工院校”,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坚持校企双制、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。从2009年开始,二高技开始探索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,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,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入选国家人社部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单位。学校建立起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、以学生为中心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,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。目前,二高技所有学院19个专业课以及部分公共课均已实行一体化教学,真正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"无缝接轨"。

同时,为更好适应产业升级、社会转型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的新要求,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,开办“上汽通用汽车ASEP项”班、新能源汽车专业班等合作办学特色班。通过探索现代学徒制,帮助学生搭上就业直通车,推动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。

数据显示,二高技已与254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,其中处于行业领先企业79家,冠名班6家。校内外实习基地75家,其中,校外实习基地69家含由政府全额出资校企共建校外公共实训基地6家,校内实习基地6家。

技能点亮人生,创新成就未来。为了培养工匠精神,开拓科技创新思维,推动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,二高技先行先试,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。2018年,学校成立了深圳技工院校首个正式运营的创业孵化基地,同时开启创新发展管理模式,专门成立校级学院,设立了深圳技工院校中第一个"创新创业学院"。

“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是学校培养技能型、创新型、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实践平台。”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,已有16家毕业生创业企业入园孵化,直接或间接带动校内外百余人参与创业,带动就业人数70余人。目前,基地涵盖创业孵化园区、创业路演厅、众创空间及创业咖啡厅等空间,可以实现创业课程培训、创新科技发明实训、创新创业课程辅导、创业企业孵化服务等功能。

惟改革者进,诞生于特区的二高技,其使命就是先行先试。

二高技锚定为特区发展提供人才的目的,依据深圳市产业发展特点,学校共设置先进制造学院、创意文化商贸学院、健康管理学院、汽车技术学院、智能技术学院、创新创业学院、职业训练学院、公共课部、思政教学部等9个院部。开设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、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、家居产品设计与展示、现代物流、楼宇智能化技术、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、数控编程、眼视光技术、烹饪等22个专业。

在近年来的国家级教科研成果评审活动中,获得中国职协年度优秀教科研成果128项。连续第8年获得“优秀组织奖”和“优秀科研单位”的荣誉称号。2019年12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财政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,为当年获评的广东省8个基地之一。至此,二高技实现了国家、省、市三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覆盖。

一系列职业教育创新成果的背后,是二高技秉承特区“敢闯敢试”的创新精神和“勇担先锋”的使命担当。

新时代新机遇

高质量输出高技能人才

2019年2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,提出把大湾区打造成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支撑。作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跨入一个新境界,也意味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向国际的新机遇,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。

为了更紧密契合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的实施,更好在国际社会展现中国职业教育形象。二高技解放思想,广开门路,深化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,一方面通过建立国际合作特色学院、合作培训中心、教育中心等多种形式,有效推进国际合作办学;另一方面丰富合作内容,从专业设置、课程开发、师资交流、课程学分互认等多方面,拓宽国际合作办学思路。

近年来,二高技更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、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方面开创了新的高度。学校先后与美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丹麦、日本等20余家世界知名企业及办学机构签订合作办学协议,校企双方强强联手优势互补,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课程开发、双师型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,打造了德国费斯托工具中国特色学院、德国陆科思德中国新能源汽车特色学院、中德职业资格与培训中心等一批重要合作办学成果,为学校全方位引进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、提升学生专业学习与毕业就业质量等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实践,二高技总结经验,形成了独特的"一二三四"模式,即围绕"一个目标",以建设国际水平的现代技工院校为目标,引进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,着力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人才。引进"两大体系",通过国际合作办学,着力引进符合国际先进职教标准的教学体系,巩固与创新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;着力引进符合国际先进产业标准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,实现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。建设"三大中心",以专业建设为依托,建设符合国际职教理念和标准的学生实训中心、师资培训中心以及职业资格认证中心。辐射"四大领域",学校建设与办学成果辐射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及创客培养、国际职业资格认证、地区相关产业国际化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。

与此同时,二高技在社会化职业培训方面也起到了“标杆”作用。学校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职业能力培训学院,专门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,年均培训8000多人次,年均技能鉴定4万余人次,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技能人才60余万人次。近3年培训规模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,高级工以上人才培训比例较高,占技能等级培训总人次30以上。

据介绍,训练学院常设机电类、服务类、管理类等共30多个培训项目,面向企业在岗职工、户籍失业人员、新生劳动力、在校大学生、退役士兵、戒毒人员等提供技能培训服务。学院以"精准培训、精准鉴定、精准服务"为工作理念,与多方合作开展技能培训、技能鉴定、技能竞赛、专项职业技能培训、专题讲座等活动,不断提升合作品牌影响力。仅2018年,开展合作培训的单位近30家,其中政府部门15家,学校、行业组织、企业14家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。

同时,二高技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大力开展“粤菜师傅”全日制培养、社会化培训和技能鉴定业务,取得了突出成效。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、深圳市粤菜师傅培训基地。

下一步,学校将以创新打造和推广粤菜品牌为愿景,按照国际合作创办技能教育特色学院的思路高标准、高水平筹建"深圳国际烹饪学院",对标国际一流院校办学标准,加强课程体系、师资队伍和场地实施建设,将学院打造成大湾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深圳粤菜教学、培训、研究、创新、交流中心。

定制扶贫模式

打通脱贫“造血”之路

“如果当时没有报读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,或许不会有今天的成绩,也无法看到外边广阔的世界。”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扶贫生黄承志说,他来自广西百色市靖西农村,是该校17级家具G3班一名学生,他曾作为国家队备选选手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现场。

在二高技校园,还有很多扶贫生像黄承志一样,从贫困山区走出来,经过学校的培育,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
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,用技术提升发展能力。近年来,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用行动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口帮扶精神,发挥专业培养技能人才优势,将“技能扶贫”作为“精准扶贫”的“准心”,将扶贫与扶志、扶智相结合,逐步孕育形成了以“扶贫扶智扶志”三个层面纵深推进的工作新模式。学校的系列帮扶做法和经验,为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提供了一条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脱贫“造血”之路。

在扶贫工作中,二高技摸索出直接培养、校校合作培养贫困地区学生的模式和特色帮扶项目,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。自2011年开展帮扶工作以来,学校共招收了1131名扶贫生,其中,788名扶贫生已毕业,留深工作的565名,回乡工作的223名,自主创业的15名,扶贫生来自贵州黔南和毕节、广东廉江和汕尾、湖北郧西、广西百色等地区。

学校在招收扶贫生采取两种模式:一是直接培养模式。在湖北郧西、广东廉江地区等地直接招收扶贫生来校就读,并与当地政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,以培养当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;二是校校合作模式,与陆丰技工学校采取“2+3”模式、黔南州技工学校采取“1+2”模式,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。

以2012年黔南生为例,该批学生经过专业化、系统化、职业化的技能教育和严格的考核,实习期间工资普遍达2500元至4500元左右,初步实现了 “培训一人、就业一人、脱贫一户”的工作目标。

不仅将贫困生“请过来”,二高技还致力于将师资与技术“送出去”,多措并举深度智力帮扶,使帮扶成果由“一次性受益”转化为“终身受益”,让有限的帮扶发挥了无限的撬动作用。

2016年至今,学校向贵州省黔南州技工学校等汕尾地区的技工学校,提供包括教学设备等四十余万元的物资,助力汕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。先后为陆丰技工学校教学点配置了6台实训车,建设实训室,设立专项经费,提升当地办学水平。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文批复,同意学校与陆丰技工学校开展“2+3”中高技衔接对口帮扶高技能人才培养,为广东省技工院校实施“百校协作腾飞计划”树立了典范。

除了物力,学校努力通过为对口帮扶地区学校搭建课程体系、师资队伍培养、开展教学管理等帮扶措施,加快培养当地亟需的高技能人才。学校派遣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全国技术能手、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贺玉兵、专业骨干马文元、邹成斌、丁富强等强师近20人次前往各地区开展教学工作,帮助当地学校提升技能教育水平,培养高技能人才,并参与到相应专业的教研、课程改革以及教学、管理等工作当中。

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,建立经济特区40周年之际。从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,到先行示范的中国特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,深圳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。

“产业升级转型不断提速,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呼唤更多的技能人才,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技工教育的素质和水平,才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,抓住机遇。”校长罗德超表示,学校将全力打造全国示范高等技工院校,努力提升深圳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能力,探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,更好服务示范区建设。

面向未来,站在这新起点上,二高技提出新的发展目标:将以建校以来所取得的办学成果为基础,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,以“全国示范高等技工院校”为建设目标,着眼于现代服务业、战略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,培养符合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”发展要求,具备工匠精神、掌握复合技能、能够引领技术技能创新的高端技能人才。努力建设一所高端、开放、合作、融合,体现深圳气魄、深圳水平和深圳质量,具有国际格局、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全国示范高等技工院校。

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,诞生于改革开放中的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,致力于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,深化产教融合,努力建成全国示范高等技工院校,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内涵。

相关推荐